昌平天寿陵园你到底了解多少?作为北京市陵园中的领头羊,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天寿陵园,听归听,但是实际对这个陵园有多少了解?我们从该陵园中的摆件、建筑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下。

昌平天寿陵园

进入天寿陵园陵区。迎面所见是直径近六米的汉白玉玉雕莲花。莲花下建有水池、喷泉,莲花之上也有缓缓地清水自四周向中心喷涌。玉莲泉涌,似乎表达了对每一位来者的深深祝福。

沿玉莲两侧的石阶而上,是天寿陵园中轴线上的中心建筑——正殿和东西大殿。三殿完全仿故宫等明清建筑式样,汉白玉石阶、雕栏,紫红色墙壁,黄、绿色琉漓瓦,一派皇家陵园的建筑风格。目前西殿作为陵园的业务办公、接待客户等用地。东殿用于骨灰安放等礼仪活动场所。在天寿陵园还建立中国“生命纪念馆”和“殡葬文化博物馆”,两馆建在天寿陵园的正殿。

天寿陵园

在前面讲十三陵的建筑特点时,提到了“前方后圆”。不知天寿陵园的设计者是否认为应因循十三陵的这一建筑特点,还是受其启发,总之在陵园中轴线的南端、正殿的后面建起了圆型的祭祖坛。以为圆型祭祖坛是陵园设计者颇具匠心的设计,极为巧妙地将中轴线“后圆”与作为公众墓地有祭祖需要相结合,即考虑了陵区风格应尽量与十三陵相接近,又实现了公众来墓地祭祖的实用功能。祭祖坛应该是仿天坛而设计,有三阶台级,东西南北对称建有上下台阶,最上面的圆形坛面直径约有二十五米。在祭祖坛的左下方立有一巨石,其上刻有古代祭祖文化的相关文字。

在陵区东西、靠近北边的山脚下,有两个明清宫殿式建筑,陵区人员称其为“塔”,分别为“东纳骨塔”和“西纳骨塔”。二塔一方面起陵区西北角和东北角的标志作用,作为与陵区中轴线上建筑的呼应,使陵区更具整体化,另一方面今后规划作为寄存死者骨灰的地方(故名“纳骨”塔),使天寿陵园还具有一般殡仪馆的功能。

天寿陵园景观

陵区内建有两湖:如意湖在西殿的后面,天成湖在东纳骨塔的右前方。如意湖面积较小,蜿蜒细长。北大教授孟二冬的墓碑立于湖前,碑文为“为人师表,品德高尚”。墓碑左下方有一花岗岩石,上刻有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(摘录)。天成湖比如意湖大很多,湖中露有小岛,夏季湖面上铺满了荷叶,荷花争相绽放,鲜艳夺目。湖边一片青竹,为北方过于凝重、肃穆的陵园增添了几分灵动、惬意。东西两湖大小不一、形状各异,南北、东西皆不对称,不知陵区的设计者是处于怎样的构思。联想到陵区山门前流淌的玉带河,陵区的设计者是否受到了风水大师们有关选陵、建陵中“山、穴、砂、水”的某种暗示?

在陵区西面约中间的位置,建有一西式风格的小教堂,在大面积红墙绿瓦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映掩下,教堂显得突兀、孤单。据说小教堂的设立一是考虑到天寿陵园会对外开放,外国人也可以在此建立墓地,二是现代的皇家陵园也应融进西方的建筑风格。据我所知,目前小教堂的实用功能是给前来祭奠、扫墓或游览墓区的人员提供休息的场所。

天寿陵园景观

站在陵区向西北方向望去,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花塔山的半山腰立有一小亭,这是陵区内惟一的一处古迹,为清光绪年间所建,称为“望京亭”,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还不得而知。原亭已残破,现在所见的“望京亭”是1980年修复过的。

以上只是对天寿陵园地面上的主要建筑进行了简要介绍。还有很多呢?今天说的你了解了吗?你也可以实地去查看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