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寿陵园从创建伊始就定位于国际一流的品牌公墓,墓区园林化、墓碑艺术化、葬式多样化、管理现代化,建成一座环保、现代、绿色、具有皇家陵园风格的艺术陵园,将墓地与文化、旅游、艺术融于一体。天寿陵园的绿化率极高,除去连接陵区内各墓区或景点的“曲径”外,一片绿色,郁郁葱葱。陵园的设计者在整个陵区的绿色背景下安装了音乐装置,置身于绿色之中,耳边回荡着悠扬、悦耳的音乐。陵园内的树木以柿子树和柏树为主,寓“百世”之意。陵园的一大特色是将雕刻艺术引入陵区的设计和施工,陵区内移步换景,在绿色的背景下点缀着大大小小、形状各异的石质雕刻艺术造型。当然,墓碑的艺术设计、雕刻更具特色,可谓个性突出、琳琅满目,似乎在用建筑的语言讲述着每一个逝者生前的经历、性格、职业、信仰。

天寿陵园

天寿陵园占地面积六百余亩,规划可以容纳墓地4万座。目前已在此落墓近四千座。根据目前的墓地数量和陵园的长期发展规划,将墓地划分为六个墓区,陵区中轴线东西各有三个墓区。每一墓区相对独立,墓区周界围有松柏。

西面的三个墓区沿陵区西侧由南向北、依山势从低到高,分别为明月园、方舟园、军魂园:

在明月园入口处,有一立式随型的巨大黄河石,上刻有大字、绿色、篆书“明月园”,并以小字注明:“辛弃疾辞曰:谁共我,醉明月”,明月园由此得名。估计该园是最早落墓的墓区,是目前所分六个墓区中最大的,占地面积也最大,为进一步标识墓地所在,又将该区分为了八个小的区域。八个区域的名称颇具内含,在黄河石上刻有说明:“园中分为八个区,首字分别是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贤、雅、趣”,其注为:“西汉董仲舒《举贤良对策》:‘夫仁、谊(义)、礼、知(智)、信,五常之道王者所当饬也’。三纲五常是儒家用以维护道德的教条。”“举杯邀明月,把酒问青天,无论您拥有怎样的心境,都将在纯洁剔透的月光中得到释怀”。

天寿陵园景观

“方舟园”以一则圣经中的故事而得名:上帝因世人行恶,降洪水灭世。命义人诺亚造方舟,其全家避入,他们得救。洪水退落时,诺亚放出鸽子,鸽子口衔橄榄枝飞回,诺亚知道地上水退,平安已经到来。后人以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。

“军魂园”以近山脚下。绿色、草书“军魂园”三个大字由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,在这里埋葬的大多是为共和国而死去的军人、烈士或家属。近期将在军魂园内修建一座由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词的“红军精神永放光芒”的纪念碑,使这一墓区的主题更为突出。

陵区东面由北向南三个墓区依次为御欣园、开泰园、煦风园:东纳骨塔后面、紧邻檀玉山的一片墓地是“御欣园”。相传明永乐帝朱棣在燕征战鞑虏时,巡游至此歇脚,口渴难耐。遇山中一清泉,饮之甘甜清凉,沁人心脾,大悦。此处后人命名为“御水沟”,“御欣园”名称源于此。当年的“御水沟”和那一眼清泉早已不见,人们在“御欣园”碑石下人工用石构建了一眼水井的图案,井盖上是太极阴阳图。

天寿陵园风景

陵区正东边是“开泰园”墓区。园名取自《易经》第十一卦:泰卦。泰卦的卦形是前三爻为阳爻,也称“三阳”,代表天。后三卦为阴爻,代表地。故象曰:“天地交泰”,有吉享康泰之意。“三阳开泰”本为“三羊开泰”,也出于泰卦,指冬去春来,阴消阳长,乃吉瑞之象。农历十一月冬至是“一阳生”、十二月是“二阳生”、正月则是“三阳生”。《易经》以正月为泰卦,阴气渐去,阳气始生。“开”者,始也。春天来了,应该有好运了,“三阳开泰来,四季乐平安”。“羊”和“阳”为谐音,羊在中国古代被当作灵兽和吉祥物,器物上很多“吉祥”都写成“吉羊”。《说文 》:“羊,祥也”古代汉语中“羊”和“祥”通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