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,人生由生老病死四个阶段组成,简化之人生只有生死两个阶段。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体现在人类殡葬活动中,影响着人类殡葬活动的方方面面。到了现代文明阶段,科学技术对殡葬活动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入,作用于殡葬活动的每个环节。

一、科技在遗体防腐活动中的应用

19世纪50年代,美国人托马斯·霍姆斯作为防腐师声誉鹊起,他为一位故去的上校所作的防腐十分成功,此后,霍姆斯按士兵7美元、军官13美元的价格开始出售防腐液,从一个战场转移到下一个战场,尸体防腐作为一项业务在美国开始了。三十余年前,一位法国学者写了一篇关于防腐的生态论文,论文中指出:如果在实践中粗心大意,就可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,而且还会对工作室内的防腐人员造成伤害。因此,如今科技在遗体防腐中所扮演的角色,不仅是如何更好地保持遗体原样,更是如何尽量避免对于环境带来的污染。

二、科技在遗体封棺及运输过程中的应用

遗体的封棺和运输是殡葬活动的基本环节,包括国内运输和国外运输。数千年以来,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的遗体运送从来没有间断过,这就决定了国际殡葬业之间不是孤立的,而是有机联系的。

作为新型交通工具,火车的发明以及随后飞机的使用,大大缩短了运输所需要的时间。结合改进的遗体防腐处理技术,加之为方便搬运,使人们逐步放弃了笨重且浪费的木质棺材,现在多数采用最新出现的、轻巧的工具。

在参加比尼卢克斯条约的卢森堡公国、比利时和荷兰三个国家范围内的遗体可以相互运送,但要求棺木确保具有防水的标准。

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,挪威殡葬理事联合会发明了一种用于航空运输的遗体专用袋。新世纪之交,又研制出新一代的遗体专用袋,并已通过挪威技术研究院的验证。遗体专用袋,也被称作棺材专。

三、科技在殡葬清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

火葬是采用木材、油料、电能或太阳能等能源将遗体化为灰烬的葬式。自19世纪起,欧洲将火化作为埋葬的替代方式。那时候,火化非常具有创造性,而且也是杜绝传染问题的方案。但是,从生态与环境角度来看,火化一直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。瑞典国家环境保护局估计瑞典三分之一的汞排放来自国内73家火葬场。与此同时,人造合成的服装、心脏起搏器、眼镜以及接受过化疗的癌症病人遗体,在火化时都会造成空气污染。另外,烟气中所含有的粉尘和有机废气超量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