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历来重视丧葬文化,在祭扫方面,也是文明还有了新风尚。

现在绝大多数祭扫群众手捧鲜花或人造塑料花,墓园内已罕见“烟火气息”。一些陵园还在清明期间举办了以缅怀、追思为主题的书画展、诗歌朗诵等活动,吸引了不少祭扫群众。

“过去祭扫时,陵园到处飘着纸屑,空气里弥漫的烟雾特别呛人。这几年陵园设置了固定焚烧炉,烧纸的人也少了,陵园空气环境明显不一样了。一位北京市民说,这几年她都会带孩子到陵园祭扫,一方面由于清明时节气候宜人适合踏青,另一方面现在陵园生态建设和一些文明祭扫活动也适合孩童参与。

除了使用鲜花、绢花等物品文明祭扫,还在多家陵园还看到,一些群众在树木与花朵前祭拜,这是为何?

原来这些树木与花朵是一些逝者的独特‘墓碑’。把逝者骨灰埋葬或撒在树下,以树木、自然石等为标记,这种无碑树葬属于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的节地生态葬。花葬则是用花坛代替墓穴,将特制的可降解骨灰盒放入花坛中,花坛上种植花朵代替墓碑。

节地生态葬目前在我国主要有六大类型,即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、塔葬、壁葬以及海葬。塔葬既有使用可降解骨灰盒,或不用骨灰盒直接将逝者骨灰伴着鲜花在塔内下葬的方式,也有在高塔上设置骨灰盒安置格的方式。壁葬则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安葬方式。

一开始也有人说选择节地生态葬的都是为了省钱的穷人。但这几年人们观念明显改变了,大家对节地生态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。一位逝者家属曾说过,他父亲去世前专门嘱咐说‘生不带来、死不带走’,要选节地生态葬。

近年来,我国多地节地生态葬比例逐年升高。以北京市为例,北京市民政局正在进行骨灰生态葬的奖补,鼓励市民对逝去亲人的骨灰,采取树葬、壁葬、花葬、海撒、深埋等方式安葬,以破解“死人与活人争地”的困局,并希望在公众中树立新的生死观。

北京海撒、树葬、壁葬、花葬等生态葬的数量,不足整体安葬方式的10%。

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表示,北京2013年将制定减免或奖补方式,鼓励市民对逝去亲人采取生态葬的方式,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,力争到2015年,生态葬的比例能达到30%甚至更高。

随着节地生态葬的推行,人们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,对于殡葬有了更多更开阔的理解,愿意节地生态葬的人也越来越多,节地生态葬终将成为殡葬的主流方式,改变社会和人们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