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葬是最古老、最普遍的方式之一。在我国,已知最早的土葬是旧石器时代的北京山顶洞人。

土葬

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已有大量发现。当时人们实行土葬主要是为了防止死者被野兽吃掉,同时也是为了使死者的得到永恒的安息和葬地。初期的土葬不用棺材,只是将死者用树皮等物稍加包裹,埋入地下,不起坟墓。

以后为了便于辨认和,纪念,逐步起坟修墓。土葬方式一般通行仰身直肢式, 手放在两胯旁,不像西方人那样两手交叉于胸前。仰身代表睡眠的姿势,表示死者得到了安息。

云南拉祜族人认为,如果把死者仰身葬就会使更多的人死亡,所有让死者俯首侧身而卧,两手 交叉胸前。初期的坟墓没有墓碑,立碑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识别坟墓,在墓碑上题刻文字,始于汉代。

墓志碑铭记载死者的姓名、籍贯、家世、生平事迹,宣扬死者的功德,或文章著作、逝世时间、 葬地,最后是铭文。石碑可以留存千百年之久,既可以使死者流芳千古,同时也能起到劝化世人的功用。    

而随着近代的发展,国家为了减少环境污染,所以推出了火葬,通过火葬所留下来的骨灰进行封存;这样的占地面积远远要比土葬节约的多。这也是近代陵园兴起原因的所在。并且陵园大多数都是建立在荒山之上,通过人文建设,能有效改善地方的地方环境。